如何選用人文攝影的器材

關于人文攝影,一直都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。其實從攝影體系并沒有“人文攝影”這個門類,和類似“紀實攝影”的命名方式相近,中國的“人文攝影”是一個本土化的概念。
打開百度App,看更多圖片
沒有明確的定義,但要在概念上做一個大致的描述倒也不無可能。關于“人文”,《辭海》上是這樣定義的:“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”。加上“攝影”,大致可以這么理解:“人文攝影”是指運用攝影這一媒介,對人類社會中的各種文化現象進行選擇并加以記錄,通過攝影者對事物的理解,對被攝體所具有的社會意義加以思考和評述。它首先是一種觀看,是對歷史真實性的見證,同時它也是一種表達,畫面語言里應該有攝影者對歷史的理解和評述。當然,人文攝影在發展上是和報道攝影是緊密聯系的,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,前所未有的把各個國家的人類聯系在了一起,讓大家意識到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。
總體來講,人文攝影是一個寬泛的領域,可以大到戰爭、災害等歷史事件,也可以小到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,對于初學人文攝影的攝影者也是一樣。大到各形各色的盛會,小到生活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,一張面孔,一個動作,都可以成為拍攝的對象。可以說,人文攝影是所有攝影門類中素材最為廣泛,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個類別。并由于其強烈的歷史性和人文關懷,人文攝影也是歷史上留下杰作最多的一個類別。在這里,攝影這一媒介才真正發揮了它“真實性,瞬間性,不可復制性”的獨特性質,使得攝影真正與繪畫區分開來。


器材的選用
人文差不多是所有攝影領域里最不依賴器材的。 如果你的目標是當一個攝影記者,那么最好的鏡頭配置莫過于全焦段變焦鏡頭組合了:一支廣角變焦鏡頭(如16-35mm)、一支中焦變焦鏡頭(如24-70mm)和一支長焦變焦鏡頭(如70-200m)。因為變焦鏡頭使用靈活,適合瞬息萬變的事件發生現場的拍攝,可以為攝影師節省時間來捕捉稍縱即逝的寶貴畫面,機身當然要兩部(或更多),才能盡量減少更換鏡頭的時間。如果條件允許,你還可以配備幾只定焦鏡頭,如50mm標準定焦鏡頭(最接近于人眼視覺感受的鏡頭)、85mm定焦鏡頭(用于拍攝人物肖像)等。定焦鏡頭有著變焦鏡頭所不具有的超大光圈,能帶來很好的現場光效果和景深控制,同時也擁有極佳的畫質。
而如果你的目標并不是做一個全職全能的報道攝影師,只想簡簡單單為自己喜歡的題材拍,參,在雜志上刊登自己的作品,那么所有攝影器材書中推薦的鏡頭搭配都不是必需的。對于新聞攝影而言,拍到是最重要的,但是人文題材并不如此,它有著更多的情感表達在里面。

再回來說鏡頭。如果你還是想擁有盡可能完整的焦段,可以這樣來搭配:一支廣角變焦鏡頭(如16-35mm),一支長焦變焦鏡頭(如70-200mm)的配合也是不錯的選擇。對許多人而言,廣角端和長焦端所拍攝的影像與人眼視覺差異較大,更富于沖擊力,是他們樂于接受的,而如果你喜歡現場光拍攝,添一支50mm標準定焦正好能彌補上兩者之間的焦段空檔,同時還擁有定焦的畫質,而且通常不貴,算是比較流行的組合。更簡化的鏡頭組合還有雙頭組合,由一支變焦倍數較大的標準變焦鏡頭(如24-105mm)和一支定焦鏡頭(如35mm或50mm)組合而成,這種搭配適合于喜歡用平實視角來講述故事的攝影師,對超廣角和長焦都有一定程度的舍棄,但也更容易讓人注心于拍攝。
能用極簡的器材拍攝人文題材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在你以后所能知道的許多人文攝影大師中,不乏僅使用一兩支定焦鏡頭完成所有拍攝的。前面提到的亭利,卡埃一布列松是瑪格南圖片社的創始人之一,這位人文攝影巨匠一生多數時間僅使用一支50mm定焦進行拍攝,瑪格南早起期另一位攝影師寇德卡,在取業生涯開始的階段一直用的25毫米鏡頭。他在1968年拍攝的“布拉格之春”使舉成名。這位注重情感體驗的人文攝影師鐘愛的鏡頭是25毫米和50毫米,他幾乎沒怎么使用過超過50毫米的鏡頭。
對于這些人文攝影大師而言,變焦是一種不必要的存在。他們習慣用特定的視角去觀察世界,也因為固定了視角去觀察世界,也因為固定了視角,使他們注心于觀察,在更短的間內確定構圖,捕提到自己想要的畫面。事實上,歷史上留下的諸多人文攝影杰作中,絕大部分都是由定焦鏡頭拍攝的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